Organoid Research名誉主编——陈晔光院士

作者:    来源:    时间:2025-03-06
   

热烈欢迎陈晔光院士担任Organoid Research(类器官研究)期刊名誉主编!


陈晔光 院士



陈晔光院士简介


640 (21).jpg

陈晔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南昌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现任国际细胞生物学联盟副理事长、亚太细胞生物学组织理事长、教育部高校生物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物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并担任Cell Regeneration主编。作为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专项项目首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及重点项目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并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美国李氏基金杰出成就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多项殊荣。



科研领域与成就

640 (22).jpg

陈院士团队开发构建了多物种来源的类器官培养体系,并利用类器官系统开展组织器官稳态维持,疾病模型构建与治疗,肿瘤药效评价,药物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团队也致力揭示细胞信号转导调控的一系列新机制,对干细胞命运调控、肿瘤发生、发育缺陷、组织器官稳态失衡等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团队的研究成果多次被《Faculty 1000》、《Science Signaling》等重点推荐点评,并受到Nature Chemical BiologyCell ResearchBlood等期刊的专题评述,部分成果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类器官培养体系

作为国内类器官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与引领者,陈院士团队率先实现国际类器官技术的本土化转化,成功构建国内首个类器官培养体系(Zhao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为国内类器官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团队在类器官培养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开发非生长因子依赖的类器官培养体系(Li et al., Cell Discovery, 2018),建立三维类器官与二维培养系统的转化平台(Liu et al., Cell Discovery, 2018),并成功构建涵盖人、猴、猪、鼠等多物种的类器官培养系统(Li et al., Cell Regeneration, 2021),显著拓展类器官技术的应用边界。



类器官疾病
陈院士团队通过创新性研究为疾病机制解析提供全新范式:通过人肺类器官系统解析新冠病毒的感染机制(Wang et al., Cell Discovery, 2021);利用肠类器官结合小鼠模型揭示炎症性肠癌发生的信号逻辑(Liu et al., Advanced Science, 2023);基于肠类器官阐明囊性息肉发生的多细胞互作调控机理(Wang et al., Science Advances, 2023);利用囊性纤维化类器官揭示肠无机盐代谢在稳态调控中的作用(Wei et al., Cell Regeneration, 2023);并通过类器官技术证明了Her2信号调控乳腺癌进展(Shi et al.,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24)。这些研究为类器官在疾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提供重要范例。


类器官药物筛选

陈院士团队通过类器官技术创新显著提升药物筛选的精准性与效率:开发新型人肠癌类器官培养系统以优化药物筛选的准确性(Tan et al., Cancer Letters, 2024);构建基于不同分型人胃癌类器官的药效检测平台,并实现临床预后比对(Wang et al.,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4);联合人肠癌类器官与聚合肽技术探索肿瘤治疗的新策略(Liao et al., Cell Discovery, 2020),为肿瘤治疗的精准化与新治疗策略的探索提供重要支撑。


数据和理论支持

陈院士团队还利用类器官系统深入探究多项前沿科学问题,包括组织器官稳态的信号调控机制(Qi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果糖代谢与耐受的分子基础(Liu et al., Cell Metabolism, 2020),以及不同肠段营养吸收转运的功能图谱(Wang et 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20)等,极大地拓展类器官技术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场景与研究思路。近年来,陈院士团队持续开拓新型类器官体系,并积极推进类器官技术的临床转化与产业化应用,为类器官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640 - 2025-03-06T095548.263.png

在深耕类器官技术的同时,陈院士积极团结类器官领域专家,牵头制定《人肠道类器官》、《人肠癌类器官》、《人胃癌类器官》等多项中英文版团体标准,并在Theranostics 期刊上发布类器官药效评价应用的专家共识,填补类器官领域标准化建设的空白,为国内类器官技术的规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陈院士还致力于类器官技术的科普推广与公众普及,多次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科技导报》、《科学》、《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发表相关文章,并撰写专著《类器官及其应用》,系统总结类器官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上述工作不仅推动类器官领域的规范化与快速发展,还显著提升公众对类器官技术的认知,为类器官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做出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