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合成尿素过程中,尽管NO3−与CO2的共还原反应有助于提高还原能力,但复杂的质子和电子转移依然阻碍尿素的生成。本研究设计了一种FeNC-Ce催化剂,实现了NO3−、CO2和H2O的适度还原,并促进了简单的C-N偶联,从而为尿素电合成提供了卓越的催化性能。
本文要点 图文解析
要点一:富含氧空位的高度分散Fe-Ce催化剂的可控制备
作者采用溶剂热法和高温煅烧合成了富含氧空位的高度分散Fe-Ce催化剂。
图 1. FeNC-Ce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要点二:FeNC-Ce催化剂在电合成尿素中的优异性能
与其他参比催化剂相比,FeNC-Ce催化剂展现了更优异的NITRR性能,这归因于FeNC-Ce催化剂对NO3−、CO2和H2O的适度还原,促进了简单的C-N偶联。
图 2. FeNC-Ce催化剂的性能表征
要点三:FeNC-Ce催化剂在电化学过程中催化剂的演变过程
为了阐明FeNC-Ce催化剂的硝酸盐还原反应反应路径,进行了一系列原位表征。在Operando ATR-SEIRAS中,893、1127、1600-1700和900-1000 cm⁻1区域观察到的三个波段,分别对应于C-O、C=O和N-H的振动模式,这些波段的强度在−0.3到−0.9 V的电压范围内均显著增加。在同一体系中,NITRR和CO2RR的反应速率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匹配,原因在于共还原过程中NH键的强度超过了CO键的强度。此外,中心频率为1228 cm⁻¹的条带对应于反应中间体的C-N拉伸振动。在−0.3至−0.9 V的电压范围内,这些振动的强度稳步而适度地增加,反映了C−N键的成功耦合及在NO3−和CO2共还原过程中尿素的生成。ATR-SEIRAS结果显示,CO2RR过程可能比NITRR过程更为缓慢。
为了确定每种催化剂组分在尿素电化学合成中的作用,使用原位拉曼光谱来监测催化反应过程中的FeNC-Ce。在1050 cm−1处观察到一个峰值,对应于NO3−的对称拉伸模式。在1170和1417 cm−1处观察到的峰值分别归因于−NH2和C−N的拉伸振动,这些振动随着电位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它们在NO3−和CO2的共还原中形成。此外,我们观察到对应于1580 cm-1的D带强度随着共还原的进行而增加,表明有缺陷的碳在共还原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 3. FeNC-Ce催化剂的原位测试
要点四:FeNC-Ce催化剂C-N耦合机制
为了深入了解FeNC-Ce的电催化特性,我们进行了不同实验,评估其在NITRR、CO2RR和HER过程中的活性。研究表明,NO3−的存在能够激活CO2的电化学转化,同时分解水所产生的Hads被消耗,进一步强调了Hads在NITRR中的平衡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图 4. FeNC-Ce催化剂的C-N耦合的机制
要点五:FeNC-Ce催化剂C-N耦合机制的理论研究
DFT计算表明,对于FeNC-Ce样品,整体反应路径表现出动力学上可行的下降趋势,表明FeNC-Ce在环境条件下具有电催化尿素合成的天然优化催化位点。Ce物种的引入显著促进了共还原过程,并减轻了单一硝酸盐还原过程的影响。
图 5. FeNC-Ce催化剂的吉布斯自由能计算
总结与展望 作者介绍
第一作者:张亚兰 博士,现就读于南昌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主要从事电化学能源转化系统(如电解水中析氢反应、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硝酸盐等)中多尺度能质传输问题、能源转化技术及能源环境过程废水回收技术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篇。
通讯作者:谢显传,南昌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长期致力于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研究。邮箱:xchxie@ncu.edu.cn;xchxie@nju.edu.cn;242555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