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件成果荣获优秀产品奖!南昌大学科研成果亮相高交会!

作者:    来源: 技术转移中心    时间:2023-11-23
   

来源:技术转移中心


11月15日至19日,由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2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正式开幕。本届展会上

,南昌大学遴选的面向智慧医疗的智能人机交互技术、高性能全固态绿色动力电池、可见光通信系统、毛细管电泳仪等4件成果均获“优秀产品奖”,实现获奖数连续两年增长。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李春泉教授团队

“面向智慧医疗的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及其应用”项目

图片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李春泉教授团队面向国家数字经济重大需求,将人工智能+医学+VR-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研发了医学临床模拟技能训练系统。该系统采用团队自主研发的生物力学软组织建模技术,并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实现了高逼真的视觉场景渲染;并采用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力触觉反馈技术和装置,实现了模拟穿刺的突破力、手术切割力等逼真临床操作力触觉手感;同时,将真实手术器械+医模肌体板的虚实结合,逼真有效地模拟医学临床操作手法。该系统可以用于模拟各类医学临床操作技能,有效提升了医学培训效率,降低了培训成本。该产品相关成果授权发明专利21项,部分成果已经获得了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李春泉教授入选江西省VR创新创业优秀团队(团队负责人),并在2022年世界VR大会授牌。该成果已应用于多家省内外高水平医疗机构,并得到了业内外同行、专家和学者的一致好评。


南昌大学材料学院罗广圣团队

“高性能全固态绿色动力电池”项目

图片

南昌大学材料学院罗广圣团队“高性能全固态绿色动力电池”项目着力解决目前市场上锂电行业主流产品仍存在六大痛点问题:安全性差;能量密度低;使用寿命短;低温性能差;充电时间长;回收利用率低。目前,研发高安全长寿命全固态锂电池已成为锂电池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解决现有市场锂电行业主流产品的六大痛难点问题,突破国内外锂电技术瓶颈,团队提出以硼酸盐、卤化钠、钽氧化物等制备固态电解质,其锂离子电导率较高,电化学性能稳定,更易加工。通过引入钽氧化物,将Ta5+掺杂到石榴石型电解质中,稳定其立方相,能量密度可达到300~450 Wh/kg,解决了现有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导率低、循环稳定性差,液态电解质易漏液、短路等安全风险。团队利用半导体材料技术研发的电解质,直接达到了准固态。对比其他技术提升路线,该技术具有特别显著的优势,是具有革新意义的颠覆性技术路线。团队研发的产品是全球领先的技术成熟、可量产、可商业化运营的高能固态锂电池,其大规模应用将极大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将进一步拓展在军工、储能和消费行业的应用。


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吴武飞团队

“可见光通信系统”项目

图片

可见光通信(VLC)技术最大的两个优点分别是高带宽和抗电磁干扰,在发送光源方面,南昌大学江风益院士提出的第三条LED技术路线生产的硅基LED因其具有高频、高带宽响应的特点,特别适合用于可见光通信的发光光源。由于受到当前光接收探测器技术限制,VLC系统成本及通信距离一直是困扰其广泛落地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相比于PD、APD等光电二极管作为光探测器,采用CCD、COMS等传感器的光相机成像通信(Optical camera communication,OCC)在接收距离、范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实现OCC的帧同步,我校设计了一个专用的数据帧,在同步方法中,收发是一体的。首先要求光源按照我们的数据帧格式来装载有效数据,同时,将相机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帧自适应地实现通信的同步、错位校正,根据错位偏移时间计算出偏移时间,然后再快速找到调整时间,实现快速的错位矫正,通过图像帧解调出的数据结果来指导偏移时间的设定,实现自适应的调整。


南昌大学先进制造学院肖勇团队

“毛细管电泳仪”项目

图片

南昌大学先进制造学院肖勇团队“毛细管电泳仪”项目解决了现有市场毛细管电泳仪设备造价高、单个测试成本昂贵、设备故障率高、无法单根毛细管独立使用的痛点。本项目采用了与化学发光类似的前处理和单毛细管独立进样及检测模块,在解决市场痛点的同时,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本项目“主要技术参数达到并超越国外同类产品性能”,主要用来替代进口产品,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目前该项目的测试已完成(成人和婴幼儿),拥有了自主的试剂配方和检测方法学。其中,2022年我国新生人口数量为1000万左右,按地中海贫血单个筛查10元计算是1个亿,2022我国结婚人数为764.3万对,约需1.4亿的测试量。下一步,我校将针对血清、糖化血红蛋白、骨髓细胞瘤等研发检测仪器。